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人文菏泽  > 正文

文武三进士家族探秘(上)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8-23 10:20

image.png
探花刘楼村的清代院落大门

在中国科举史上,父子都是文进士的现象有很多,但是一个家庭能够两代连续出三个进士,而且包含文武进士的家庭却不多见。在清代,今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探花刘楼村就出了一家文武三进士的科举盛事,在当地引起巨大的轰动。

据《刘氏家谱》记载,安兴镇探花刘楼是该村刘氏一世祖刘源津明末自巨野县城南昌邑集南刘家庄迁居到此的。关于刘源津为何迁居于此,还有一个关于诚信的传说故事。在明末,昌邑集南刘家庄有一位刘善人,某年的冬天,刘善人出门路见一个生了重病的收粮食商贩,天色已晚,但无人过问。刘善人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上前查看,粮贩已无法动弹,连话也讲不出。刘善人于是赶着牛车把商贩带到了家里,并连夜请来大夫诊治,亲自喂药侍候。病人身体痊愈后,才得知此人是曹州安兴一带的人,到此收粮,因粮食歉收,不但没有收到粮食,连自己带来的盘缠也用完了,心急焦虑,又患重病。如不是刘善人及时相救,后果不堪设想。商贩病愈后准备回家时,刘善人又将自己的几百斤粮食无偿资助给了他,还发动刘庄的族人给他捐助了几百斤粮食。商贩感激之余,回家卖了粮食后,又用卖粮食的银钱购买了土地进行出租,这样,收租后又再购买土地,十多年后,竟然达到了几百亩。为了报答刘善人的救命之恩,诚信的商贩又专门回到刘庄,找到了刘善人,准备将这些田地归于他,但被刘善人婉言谢绝了。之后,商贩又多次前来邀请,盛情难却,刘善人只好同意了。为方便管理土地,将自己的后辈迁至现在的探花刘楼村。

刘氏一族在迁此立村后,耕读为业,家产逐渐扩大。曹州是武术之乡,又是水浒故事的发源地,有练武的传统。到了五世刘仲林一代,他的父亲请了名师指点,刘仲林从小开始练习弓马,他和儿子刘奋扬都是武庠生。刘奋扬有三个儿子,汉江、濯江、清江。在刘奋扬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孩子都刻苦练习武功,同时,因为家庭较为富裕,刘奋扬又延请不少武术名师来轮番教授孩子武功。因此,孩子进步很快。道光十一年(1831),刘汉江中了辛卯科武举人,四年后,又中了道光乙未科武进士。他是刘家的第一个武进士,先后任东河城守营千总、署城守营守备、泰安营守备。刘濯江是太学生、候选千总;而取得功名最高的当属武探花刘清江。据菏泽名士李经野撰写的“清赐进士及第、诰授武功将军澜平刘公墓表”内容可知,刘清江字澜平,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刘清江才六岁,在私塾读书到十三岁时,忽然得了失血病,经过多方治疗,虽然病好了,但是身体很弱。道光十一年(1831),他的哥哥刘汉江中了武举后,看到他的身体弱,就让他改学弓马骑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亲自教授弟弟考武举的科目,刘清江天资聪颖,在武学上很有天赋,十六岁参加县试就夺得第一名,受到当时的知县王英斋和山东学使季芝昌的赞许,成为武庠生。在这一年,也就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哥哥刘汉江又中了武进士,成了他们家的第一个进士,这也成为他的目标。道光二十三年(1843),刘清江考中武举人;1844年10月,他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性的考试,在全国参加殿试的84名人员中,夺得道光皇帝主持的殿试第三名,成为武探花,赐及第授镶黄旗二等侍卫,正四品宿卫乾清门,这时刘清江才二十六岁。连续两年考中武举人和武探花,这在科举考试中称为联捷,是大喜事,他家住的村子也因此改村名为探花刘楼。

在刘氏族人中,关于刘清江的传说有很多。据传说,当年刘清江为不误考期进京考试,骑着快马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一路之上颠簸劳累,休息不好,眼睛忽然上火,一只眼睛发炎发红,看不清东西。当时因为缺乏药品,无法治疗,他只能患着眼疾赶到了考场。到考场的时候,考场门已经关闭了,看门的官员看着他风尘仆仆、远道而来,而且还有眼疾,有些看不起他,就说:“独眼不登龙虎榜。”刘清江随口说:“半月依旧照乾坤。”看门的官员听他出语不凡,就想试试他的本事,随手指了指大门口的两尊石狮说:“石狮换位,举子进门。”不料,刘清江过去就抱起石狮子,把两个石狮子左右调换了位置。把看门的官员惊呆了,于是打开门让他进场考试。结果他弓马娴熟,技压群雄,夺得一甲第三名武探花。

年纪轻轻就成为四品官员,而且在皇宫里担任侍卫,换了别人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而刘清江表现却非常谦虚。从早到晚阅读兵书,结交文人,读书有疑问就不耻下问,因此学问增长很快。同时,他也发现,在当时的官场中重文轻武,当时有“武状元只能给文状元牵马”的说法。而且,出入的妃嫔及宫女们很不尊重在门口值守的侍卫,有的用手中的手绢或者马鞭等物品敲打侍卫的帽子,侍卫还不能表现出反感。这在封建社会非常重视男权的侍卫们来说是极大的难堪。虽然负责皇宫的警卫,级别也较高,但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刘清江于是产生了弃武从文的想法,他出重资延请了名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学习四书五经,走科举八股文考试之路。咸丰元年(1851),刘清江选补山西平垣营游击,还未到任,就调补抚标右营游击,并历任潞、泽、汾州;太原、北楼、新平路营参将;最后官至蒲州协镇、副将。

张长国 刘 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